在疫情影响下,
许多
企业
的运营和
生存
都
面临着格外严峻的挑战。除了获得一些利好政策的支持,“自救”也成了众多企业的关键举措。例如企业和企业之间通过资金借贷来保证现金流充沛。企业的无偿借款行为,有可能
有
涉税风险,有考虑过吗?
案例
:
甲公司将
1亿元
无偿
借给老板的关联企业乙公司三年
,是否存在税务风险?
借
:其他应收款-乙公司
1亿元
贷
:银行存款
1亿元
增值税风险:
3年的
增值税
=1亿元*5%*6%*3年=90万元
无偿不代表无税,这种情况被税务局查到会视同销售贷款服务,
存在增值税风险,
借了三年,需要按照同期贷款利率计算
3年的利息并乘以增值税率缴纳增值税,借款3年后就需要缴纳90万的
增值税
企业所得税风险:
这种情况下,企拆借资金如果不确认利息收入,对
企业所得税
的缴纳是有影响。
比如
:2家企业本来都是亏损,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是甲公司若是确认了利息收入,盈利后则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了,否则导致少缴纳了企业所得税。
所以无偿借款既有增值税的风险也有企业所得税的风险。那么怎么做税务策划呢?
方式一:不建议签无偿借款的合同,建议签有偿借款合同,变无偿借款为有偿借款
甲公司将
1个亿出借给乙公司,合同约定借款利率5%,借款期限3年
,到期后一次性支付本金和三年利息。
甲公司每年应确认利息收入
=1个亿*5%=500万元
借
:应收利息或者其他应收款-乙公司500万元
贷
:其他业务收入-利息收入 500万元
第二年、第三年同上。
为什么要约定到期后才一次性支付本金和利息呢?因为
企业所得税上按照合同约定的债务人应付利息的日期确认收入的实现
,
由于合同约定利息
3年到期后支付,因此利息收入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发生时间为3年到期后,也就是会计上第一年
和第二年
确认
利息
收入
都是
500万元,但
是
企业
所得税上都是
0元,都需要纳税调减500万元。第三年会计账上500万的利息收入,但是累计是1500万的利息收入,这时就需要调整1000万。前两年是不需要缴税的,延期纳税也是纳税筹划的方法。
方式二
:变无偿借款为对外投资
借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亿元
贷
:银行存款 1亿元
用钱的时候再减资
:
借
:银行存款 1亿元
贷
:长期股权投资-乙公司 1亿元
甲公司投资增资给老板的另一家乙公司,
增资只有印花税
,当乙公司不用了时候,再做减资撤资给甲。
方式三
:成立集团,集团内子公司借款免征增值税
税务局政策通知:对企业集团内单位(含企业集团)之间的资金无偿借贷行为,免征增值税,该项政策延长至
2023年12月31日。
企业内部合理的财务管理与规划是确保企业依法纳税的基础,科学合理的纳税筹划更加有利于营造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有纳税策划意识,提前做好纳税策划帮助自身度过难关,对于企业的长远发展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既能够保证国家利益的同时又促进了企业自身的生存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