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企业创新志丨吉阳智能:提前16年布局新能源赛道-深圳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公司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董芳芳

从2006年开始涉足当时国内发展空白领域的锂电行业,到现在16年,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仍保持高速增长。2020年该公司营收35752万元,2021年营收68603万元,实现99%的正向增长。

“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中国提前了14年,吉阳提前了16年。” 深圳吉阳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阳如坤日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说:“未来是创新和制造的突破,真正的猛士敢于直面竞争、愤然前行。”

走上自主研发的时代新路

16年来,吉阳凭借强大的自主创新和自主研究能力,成为行业领先,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工程中心、广东省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深圳市院士工作站、深圳市芯包装备工程实验室、深圳市知识产权优势单位、深圳市知名品牌、深圳市研发与标准化同步示范A级企业、深圳市“创新70强”企业、深圳市工匠培育示范单位、深圳市质量强势骨干企业,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获得多项科学技术进步奖。

吉阳产品主要包括激光类、卷绕类、叠片类三大类核心产品。16年来,吉阳获得一系列跨越式发展,申请锂离子电池制造装备方面的专利592项,其中60%为发明专利;拥有授权专利420项,其中9项国外授权专利;拥有51项软件著作权。吉阳的激光切割、卷绕、叠片等核心科研技术已经走在了国际前列。

企业的创新发展是企业家战略智慧的体现。这些成绩的取得,与阳如坤本人的身体力行是分不开的。他说:“吉阳要发展,要注重技术改进,更要注重基础研究。吉阳智能走的是自主创新的路子。”

“重视基础研究,不急功近利。”阳如坤是这么说的,更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员工眼里,阳如坤对于研究的热爱溢于言表。“董事长一直都在研究的第一线,有很多技术难点、标准制定等,他都亲自参与。”

触角勇敢伸向空白领域

吉阳董事长阳如坤的奋斗经历,与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环环相扣。1986年,毕业于湖南大学机械制造工艺及设备专业的阳如坤被分到四川自贡的一个三线锅炉厂。工作两年多,1988年,他考入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6年多的机器人研发与7年多的机器人应用,为他南下发展蓄养了巨大能量。

2001年,他接受单位指派,南下深圳植根中国的“机器人制造梦”,开办了中国第一家机器人公司——深圳市新松机器人自动化有限公司,点燃了机器人行业在珠三角的星星之火。 与此同时,他将触角伸向了另外一个国内发展空白的领域——锂电行业。 “在‘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的支持下,2006年我开始着手创办吉阳。当时的想法很单纯,因为当时环境污染比较严重,锂电池节能环保,对我们国家来说是有极大好处的。”

回想当年创业之初的情景,他说,“那时候最迫切需要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最基础的自动化锂电装备。”他认为再创业完全是顺应了时代的发展。这当然也包括创业基地的选择。“当时的宝安已经聚集了一批制造业企业,创业环境好,开放包容且政策好,对我而言,宝安是不二选择。”

抬头一望已然是一览众山小

得益于宝安强大的产业聚集效应,吉阳迅速在宝安找到了“家人”。公司从最初的只有一个人到每一次增长,无论是产业工人,还是产业技术研发人员,在宝安开放完善的工业体系的支撑下,吉阳的人才力量逐渐强大起来了。

“我们的愿景是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引领者。这意味着跟竞争对手比较,吉阳的产品要能够给客户带来更多的价值,这个更多的价值不仅仅是金钱,最重要的是客户怎么来看待我们的产品。比如说我们产品能够更稳定,更高效,有更好的质量去解决客户的问题,我们作为引领者的目标就是要做到极致的追求,不断变化,体现在产品性能上就是稳定、精度和速度,还有就是产品的外形设计,要好看,要简洁,要耐久。”他说。 阳如坤说:“要成为新能源行业的引领者,超越世界,需要吉阳人的奋斗精神和灵魂投入,需要细心、耐心、匠心,还要有热爱。如果没有这些,可能走一走,就觉得很难,觉得没意思,觉得累,就想躺下。”

他说:“这十几年一路走过来,遇到了各种困难与挫折,我们都没有放弃,因为我们始终坚持心中的信念,车到山前必有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坚持下去,兴趣自然在,光亮自然显现;哪怕你觉得微弱,进展很慢,但一段时间的坚持,抬头一望已然是一览众山小呢!其乐也!”

审读:谭录岗

上海光学影像测量机

上海影像测量仪

影像仪器ogp

光学测量公司

上一篇: 【推荐】企业分红的税收,你交对了吗?-上市公司分红税率多少
下一篇: 【推荐】企业利润虚高,别再购买发票,个体户0.3%税率开票-餐饮业发票税率是多少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