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晶晶 北京报道
6月8日,在第十四届陆家嘴论坛上,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上海市人民政府宣布上海再保险“国际板”正式启动。同时,《关于加快推进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也正式发布。
2022年,中国分出至境外保费规模约1120亿元,境外分入保费规模约283亿元,再保险逆差近4倍,与全球再保险市场进一步深入双向融合仍需加强。
一位再保险业内人士对《中国经营报》记者表示,再保险是保险的保险,是保险业稳定发展的解压阀和稳定器。《细则》的发布有助于引导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深度参与国际再保险领域的合作,有利于促进风险治理全球协作、风险损失全球分散、治理经验全球共享,实现互助共赢。
完善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
据悉,再保险“国际板”是指开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的交易市场,主要通过使用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与相应规则,实现高度电子化交易和信息披露要求,并对通过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开展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实施统一的交易信息登记。再保险“国际板”将成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的重要载体,对于提升我国再保险业务规范性、透明性与国际化有关键作用。
此次《细则》围绕完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和机构体系、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制度型对外开放、增强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机制建设等具体内容共制定22条政策举措。
值得一提的是,政策对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支持力度相当大。
《细则》明确,加强对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的资金扶持。发挥好上海金融发展资金、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专项发展资金和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引领带动作用,支持再保险金融基础设施体系建设、上海地区再保险机构集聚发展、产品供给与创新能力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建设、再保险人才吸引和培养等。鼓励相关区政府、管委会积极支持再保险行业发展。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提升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金融基础设施的服务能级。发挥平台辅助监管功能,对上海地区再保险交易活动实施监测管理;发挥平台行业公共产品的服务功能,加快实现上海再保险交易数据标准化线上交互、集中清算和电子档案集中存证。
《细则》要求,将再保险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财政政策扶持范围。鼓励有关区政府、管委会对保险机构和保险中介机构对接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所产生的技术改造费用,按70%比例(上限50万元)给予专项扶持。对通过数字化再保险登记清结算平台交易清算的再保险业务,适配偿付能力再保险交易对手违约风险特征系数k4。对在上海新注册设立或新迁入的、经国家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中外资再保险机构、再保险运营中心,在上海金融发展资金中按规定给予开办、租房、增资和专项扶持。相关区政府、管委会支持再保险机构在上海集聚发展,结合实际给予再保险机构政策支持。此外,支持保险集团、保险公司和再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法人机构、分支机构。鼓励大型企业在上海设立自保公司。鼓励境内保险公司在上海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专营再保险业务。
在深化再保险产品供给和创新能力建设方面,《细则》明确,提升上海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与服务水平。建立中大型风险、特殊风险的数据交换机制和资源整合机制,服务电子信息、先进制造、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智慧交通、新型能源、航空航天及其他国家重点项目、国家重大科技攻关成果转化应用。丰富保险产品体系,服务保障国家战略。发挥再保险在保险产品创新领域的积极作用,激发行业创新动力和市场活力。研究开展境内外机构共同参与的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发行和交易试点,探索建立新型风险转移产品市场,完善巨灾风险和特殊风险分散资本补充机制。优化上海再保险市场的司法仲裁环境。进一步发挥上海金融法院职能作用和上海仲裁委员会优势,扩大产品服务创新和跨境等领域案件裁判规则的示范引领作用。建立仲裁、诉讼的境内外对接机制,遵循国际惯例,在语言使用上提供更大便利。
推动再保险高水平对外开放
需要注意的是,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承载了一定的使命,推动我国再保险市场由“单向开放”向“双向开放”转型升级,为保险业数字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贡献中国智慧、提供中国方案,构建再保险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
《细则》明确,支持在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建设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通过平台开展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实施统一的交易信息登记。通过平台审核的国际再保险分入保费,按照境内新增和不重复计算原则,纳入全国各地区保险公司整体保费收入范围。支持境内外保险机构在该平台设立交易席位,依法合规开展国际再保险业务和相关中介服务活动。
同时,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依托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建设国际再保险功能区。功能区内再保险活动使用标准化的数据规范和交易规则,通过平台统一开展登记、交易、清算和履约管理,配套建立境内承保能力整合、跨境收付便利等机制。依托平台建设跨境再保险交易报告库,打造中国再保险信用评价体系,扩大再保险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
支持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对符合要求的功能区内再保险机构、再保险运营中心、保险中介机构、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席位等,实施国内领先、对标国际的营商环境支持政策,构建再保险内循环中心节点和双循环战略链接通道。鼓励保险、再保险机构通过在功能区设立再保险运营中心、专营交易席位等方式对接支持政策,对相关机构设立、迁址等环节给予便利化支持。
《细则》还要求,完善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的再保险资金跨境便利化通道。根据国际再保险业务平台交易登记信息,银行直接办理再保险保费及赔款收付结算;境内保险机构在该平台开展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形成的本外币保费,可用于境内外投资,银行根据该平台交易登记信息提供便利化结算。
作为上海国际再保险中心建设协调小组的成员单位,上海保险交易所表示,将全力打造承接政策落地、平衡效率安全、畅通要素流通的交易服务平台,以构建布局合理、治理有效、先进可靠、富有弹性的再保险市场基础设施体系为目标,对标国际一流,从立规则、建市场、强服务等方面入手,全力助跑再保险“国际板”的高质量发展。
统一的制度规则是打造统一要素和资源市场的重要基石。上海保险交易所表示,将联合各方,以促发展和防风险相统一为原则,完成再保险“国际板”登记制度、交易规则、资金结算、跨境便利等方面规则制订,初步构建起与国际接轨的再保险“国际板”规则体系,通过对再保险“国际板”参与方及业务标的实施必要的信息登记、信息披露和风险信息共享,切实防范国际再保险分入业务信用风险、恐怖融资风险和洗钱风险,将再保险“国际板”打造成为交易风险更低、信息透明度更高、交易要素更为集中的示范性场内再保险市场。
(编辑: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